美国的文化精华,既是对极具个性的人的英雄崇拜及对于大胆创新的企业家的敬佩。我们对白手起家而获得成功的人充满敬畏,著名人物的自传往往是畅销佳作。许多行业对年度表现最佳员工基于丰厚奖励,我们将这些“明星”置于聚光灯下。
然而,往往高处不剩寒,我们经常渴求一种社群意识。
我们想要属于或者成为不仅限于自身的团队一份子。否则,如何解释超过9.5亿人拥有Facebook账户,1.5亿员工拥有LinkedIn的事实呢?
社交媒体和网络对人们来说是与他人密切相连的一种方法。分享、展示、同情、庆祝,从而成为社群的一部分,并切实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一言以蔽之,我们发现被认同是人类的基本需求。
职场及社群。
绝大多数美国人每周工作的时间占着他们醒着时间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多。他们的同事们是他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也是他们社交活动的基础。职场是一个重要的社群,许多职员引以为豪并且想要确认他们也是其中一部分。
《哈佛商业评论》出版的一篇文章中写到,“不管是地理概念还是其他方面,社群意味着关心我们的工作、我们的同事、我们处于世界的位置,放过了,我们也被这些关心而鼓舞着。” 这篇文字指出了一些最成功的公司都创造了一种社区感,在那里,共同基础优先于个人成就。
认同感驱使着社群的建立
社群需要员工参与,无论职位等级高低。大多数成员都希望自己的贡献无论多少都能被认可。他们想知道自己是被重视的,在这个叫做“工作”的社群里,自己的存在无可代替。他们想成为一个成功的团体、胜利的团队、备受尊重组织里的一份子。所有正式的、非正式得认同感都是促使其发生的催化剂。
以下便是公司内部创建社群的十种方法:
1. 确保经理叫得出每一位向他汇报工作的员工。这种方法看似可笑,但一个人的名字是他们的身份辨识。就像电视节目里一句歌词:“你想要去往每个人都知道你名字的地方”。作为一个社群成员,意味着你被人知晓。
2. 鼓励每个人与同事以朋友相称。确保集体里面的每个人都认识彼此。或许你又会认为这些东西大家都懂,可是公司越大,员工真正被介绍的机会却越少,彼此交流也更少。社群是依赖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一定要让每个人都能在社群中立足。
3. 经理们需要了解员工当下最在意的事。这不是窥探隐私,而是经理知晓每位员工生活中的事情最为难能可贵的。可能会是他们的家庭、活动或是爱好。他们会将这些发在Facebook上来分享,当社群成员增加更多色彩才会生机勃勃。
4. 经理们与员工打招呼时需要亲呼姓名。这只会花费几分钟时间,但这会显示出对员工的尊重与重视,社群的建立依赖于不断的互动。
5. 教会经理们聆听的艺术。当询问某人意见时,应明确表现出非常认真的在听他们讲话。并不是所有事情都需要一个答复,尽情让他们去说,生机勃勃的社群总是充满多样思维。
6. 制定贯穿所有团队及整个公司的共同目标。带着团队一起制定目标,当人们都有所投入之后,就更有可能努力的工作去实现目标。成功的社群了解他们的目的,也知道每位成员能够以何种方式奉献于社群。
7. 分享你所知道的事情。但切记不可透露机密,对员工掏心置腹让他们了解公司进程及面临的挑战,会让他们觉得自己是社群的一份子。
8. 鼓励每个人去承担自己的职责。尽最大努力评论或补充,无论是在公众或是私下。Y时代的员工特别重视积极的反馈。他们经常称自己为奖励至上的一代,他们渴望获取反馈,是社群的早期采纳者。
9. 要求员工认可彼此工作。鼓励大家工作互补,建立正式对等同时关系来实现社交目的。或是简单邀请员工在小组会议上分享喜悦及成功的故事,社群成员需要互相帮助。
10. 大声说出来。保证领导阶层清楚地认识到所有的成功和挑战。通过提升个人和团队的工作,来为组织和社群做出贡献。
一个生机勃勃、蒸蒸日上的社群完全依赖于每个成员的言论自由。接受他人观点、乐于奉献自我。
认同是一切的驱动力。